總網頁瀏覽量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看不見的世界更真實~侯文詠講座

  

 

 

炎炎夏日清涼音~請大家來聽侯文詠精彩的演講

社教館志工康淳菁拍攝記實980705

    

講 題:看不見的世界更真實~關於《金瓶梅》的私房閱讀。

   
講座時間是下午2:30開始,但很多人一點不到就來排隊了;淳菁隨機問了幾位年輕朋友,為什麼會來聽演講?同學們答說:因為侯文詠創作的題材包羅萬象,很有趣很幽默&是個性很可愛的作者&而且本人比照片好看多了:::哈哈哈!


    
在演藝廳走動尋找鏡頭時,有人喊了「淳菁」!啊~原來是綠茵讀書會早期的姐妹!原來她們也是作者的粉絲之一;搬回台北縣中和的英雪還特地搭高鐵南下來聽講,這精神真令人感佩!


   
會場讀者群涵蓋婦女老幼中青壯年都有;坐爆社教館演藝廳上下樓層&走道,可見作家親和魅力真的很受歡迎,淳菁影像記錄整理,將四大場景還原現場盛況;讓無暇到場的志工伙伴和格友們感受一番,私房閱讀心得~龜速打字就要開麥啦!

原來如此


    沈秘書說明:這場講座的因緣,來自於承辦單位原要借場地發表作家南部簽書會:::而社教館原本就有定期在辦演座,既然有這樣的機緣,而且是暢銷作家要來,就居間邀約促成這合作的好因緣,於是社區居民和讀者就有福了喔:::!


   
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奇書之中,《金瓶梅》一書,算是爭議最多的一本,正因為奇特,所以長期被歸納為「禁書」類。(自己也不曾閱讀過);然而,醫生作家侯文詠卻用了2年時間,閉關寫下:看不見的世界更真實~關於《金瓶梅》的私房閱讀,突破自我人性價值觀的思維。

序幕層次分解


   
簡報中映放出作者1991年到中國故宮遊的坐姿影像,嗯~當下我們可能會說:「年輕~斯文~帥氣」;可是為什麼要以這張相片來揭開演講主題序幕?作者說明:當然就是我們最常忽略的習慣思考邏輯通則之一:「很少注意背後的存在問題」!


   
剛開始中國公安請他太太離開時,作者很不情願!心想:女友只不過躺在他懷裡,又不影響視覺,怎麼這麼沒人情味呀!?但前一秒的心情低氣壓;就在他轉頭看到椅子上噴漆寫著:「請勿躺臥」四個簡體字給釋懷了。

正確的認知可以超越時空差距


    面對過去的認知,人常常無法再一次咀嚼省思,許多為什麼困惑?其實來自當下所犯的所知障居多,因此事實的真相,常被沒看清楚的假象給誤導!


   
正如同大多數人對《金瓶梅》的認知,也還是停留在那是本帶有情色意味的「禁書」一般,侯文詠自解年少時也是這樣的看法,直到中年後,他才讀懂了《金瓶梅》的章節內在細膩;在自我震撼之餘,侯文詠才決定用淺白的文字,讓書中的精采情節;跟得上時代的腳步;不再讓後人只是風花雪月的解讀,只留在初淺的層次,並將熟為人知的幾位典型人物心態作為,用說故事性的方式,帶領讀者輕鬆跨進這個「沒有神的所在」,為人性更多層次的精神意涵作藝術註解,從而引發更多閱讀感動的面向呈現。

價值觀的更多可能性


   
我們熟悉的檳榔西施穿著辣妹裝;和經常看到的廣告名車美女穿著的展示裝,同樣是清涼秀,但是因為推廣單位的論述不同調;讓觀賞者對於兩造評論就褒貶各一;這就是現代價值觀的定位和邏輯偏向有問題!


   
還有當您看到阿爾及利亞黑人兒童向法國國旗敬禮的影像時,是震撼或讚嘆?有人解讀是藉口,也許那是政治不分種族的統治宣傳技倆罷了,當更多人各自帶著更多的自以為是的認知來參與,一個簡單的圖像就會被有企圖者還原成意識形態的途徑產生。


<恨>得不到自由~<無知>也是破壞的元兇


   
再退一步想想,那些讓我們討厭的人事物背後,我們是不是也是間接造成的共犯之一呢?因為如果沒有觀賞者怎麼會有八卦報,沒有粉絲,怎麼會有偶像呢……這些平常問題不必閃躲,只要正面應對,從思考中加上一些用心反省,相信看了『禁書小說的孩子也不會變壞』,只有對人性的無知才是破壞的因素。


   
因此無論是對政治領袖或國家英雄、俊男美女、明星偶像,在我們的周遭或多或少也都有人,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在言傳評價,但真實的人生,比八卦戲劇還要誇張的事情也不少,但看西門慶對照知名富豪的官商招待,不也是如出一轍的招式嗎?但看明朝服飾也曾流行,布用的越少越好,哈哈!也許有一天不穿衣服,會是最流行的也不定!哈哈!


   
當我們看到別人崇拜偶像癡迷的地方,自已不見得就沒有,因為人性柔弱的掩護,所以不願承認自已真實的感受,這在醫學觀是不好的一面。


   
舉例:「人體如果沒有盲腸就沒有盲腸炎」;如同自己如果不當作家,也就不需要名氣了。諸如發燒、流鼻涕的背後,也都是不一樣的病因,而唯有理解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這也是很單純的問題,希望大家不要複雜化解讀。

異文化的多層次理解


   
為什麼山泉水不用關?很多生活上的為什麼?都是隨著成長的足跡閱歷而不斷調整答案的。作者在新竹尖石山區曾服務兩個月,讓他從原住民生活的理所當然觀;找出一些不同的異文化見識。


大家都覺得真的事就對嗎?如果既定的印象,就是真的~是對的答案,那活在這價值觀扭曲的社會中,久而久之也會以為是答案或真理;可是歷史不斷的在告訴我們:當你不以為然的事,不見得就是對的;答案只是一種限制,當滿足需求變膚淺~懷疑就不能再有進步的空間?敢放開原本不是的答案,人~便超越自由了。


   
作者又舉例每次要出書,都覺得應該簡化~但這新書卻偏偏寫出厚厚的六百多頁;這也不是自己當初所設定的,好像不該愛上卻愛上的情感矛盾,只是當出現矛盾現象時,也就是文藝文學的好奇與追求開始。


   
為什麼要叫叔叔或阿姨?為什麼?為什麼?許多為什麼?是作者陪同兒子成長中;親子間多元互動問答應對之道~也是讓生活樂趣橫生的基本常態。


   
當父母親關切著呼叫還不想吃飯的兒女時,常常因為吃飯問題而產生磨擦,因為傳統教育沒有突破為什麼?讓老生常談的話題,還是連哄帶騙誘導幼兒吃「範」,但作者兒子的回答是:「人生下來就是要玩的,不是要吃的」,真是有見地呀,果真承襲乃父之智慧也!

你為什麼喜歡坐哪裡?


    多層次的觀察可以緩衝無知的破壞,說習慣,讓淳菁聯想起另幾本書:<習慣領域和撒種人及為自己出征>;如果自己不願改變常規,其實是被內心的害怕恐懼給拘役,生命也將困在不自覺的~淺意識的自我設限中」,因此唯有自知之明可以殺死疑懼之龍;讓自己可以走進一個更有趣的世界。


   
只有願意隨著這樣的理解~探尋改變自我~才能發現~原來坐位不是問題;節約用水也不是自來水的錯,不自覺的認知習慣才是生活的框架!


   
2002年至今~經過七年沉澱又復出演講的侯文詠,已懂得讓生活小事變得更輕鬆應對,因為生命本來就不該沈重以對,遇到矛盾困難之事也不用自擾,只要想辦法讓自已活得更自在,才是逆增上緣的妙資糧。

現場交流


有幾位男女讀者發問:(節取大意)


1. (
)為什麼要叫《金瓶梅》?
2. (
)是否可以請作者介紹或推薦看過的電影或好書?
3. (
)樓上突然有一讀者自動站起來插問:請問作者看《金瓶梅》有什麼好處和發展?
4. (
)請問作者對佛家生死的看法?
5. (
)為什麼要寫沒有神的所在?信仰為何?創作是否有背後的推手?請擇一解說。


   
哈哈!以上這些問題~淳菁因為忙著拍照~聽的不是很詳盡,就留給看過書的讀者自己去體會和解答囉!但還是選擇部分聽到的~連結作者感性語彙分享!


1.
《金瓶梅》當然不是侯文詠所取!只是藉名引喻,讓人生黃金歲月在此借熱情罷了,因為書內那樣的人生是從容&自由的&猶如讀者的支持~就是恰好給作者更多的力量。


2.
當代文學在乎正在發生的事情~情同活在當下。也誠如有些作家出道雖然比侯文詠晚,但各自支持的讀者,也共同有從未婚到嫁娶~一路的跟著作者的書成長;侯文詠:「作者能和讀者一起老去是很好的感覺。」好感動喔!


3.
看《金瓶梅》真的沒有什麼好處,但閱讀到讓你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認真的想一想:「為什麼?」


4.
人生處處充滿好奇,生活有很多不同的面向,佛的境界與我們跟世界的連結是無法詳說的,正如同災難不等同死亡;每個中獎人的心情也是不一樣的;也就是層次觀不等同絕對!所以人只要認真的過生活就是了。即使算計一生的西門慶最後還是免不了為孩子的病;而捐錢祈求,但西門慶用錢鋪出的一生糾葛是空虛的。聖嚴法師說:「人不死是很累~很麻煩的;人活著只要晚上能好好睡覺,死時走的安心!就能成就佛意的。」


5.
自從37歲離開醫界~專職寫作以來,作者就發現自己沒有很行,但別人卻幫他很多,因此決定用更高的慈悲來看世界。而從傳統的文化觀點來看《金瓶梅》,那樣的人生或許沈淪、墮落,但是當我們冷靜的把那些倫理道德、友情義氣、愛情假象,都一一解體後,才發現被罵了四百年的《金瓶梅》會一直紅到現在,是因為藏不住的真實。

簽書會


   
看著大排長龍,看著簽書又和讀者合照的時間分秒流逝,作者一直是平易的和讀著親切的互動著~看到青少年還不忘摸頭加油打氣,淳菁腦海中忽然閃過禮運大同篇的畫面。


   
人生因緣際會,看不見的背後,感動故事很多,就在您的足下大地,就在您抬頭望見的藍天烈日,就在您座位旁邊的許多數不清的人事時地物,這些看不見的因緣聚合,作者用深入淺出的道理,將文學 漫妙的哲理融入演講其中,希冀聽眾能聽聞出法喜! 

 

影像從看的見到看不見到了解~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多一點別人,少一點自己,則夢裡我們也會跟著開懷大笑,笑出對自我的肯定和進步!若能在這炎熱午後,將習慣性的思維短暫抽離~抽離出對生命學習的刻板印象,那就恭喜您已漸漸從其領域解脫出來了!

     如果您聽過這場演講~如果記錄的不完整,淳菁也都用心的敲下近四千字了~就請給所有志工伙伴和一起努力過的朋友一些些掌聲鼓勵吧!如果您看過這本書~也請分享給我們!非常感恩~祝福夏安!

 

 

 

 

 


 


 
 
 
  
 










 
 
 

 
 




 

連結閱讀 
演講+展覽+劇場+參觀+研習筆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