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35410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兩岸三地媽祖廟彙總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世界神明聯誼會

 

歷年來參加的兩岸各地媽祖宮廟彙總

 

康淳菁合十編輯2021.11.15

 

人天歡喜世界神明聯誼會已成為海內外宗教每年盛會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2011年倡導發起後,促成跨宗教、跨種族的對話,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一貫道等不同宗教,都融和在一堂,這可貴的和諧精神,正是經典所言「佛佛道同,光光無礙」! 


佛道一家親,神明聯誼會舉辦迄今,不但規模一次比一次盛大,參與宮廟數量更寫下歷史紀錄,猶記得, 2018世界神明聯誼會,各宮廟神明回到佛陀紀念館聚會空前盛況,參加的宮廟多達768家,海內外神尊更高達3478尊,聲勢浩大的陣頭表演,一路鑼鼓喧天,宛若一場歡慶熱鬧的宗教嘉年華會,令人嘆為觀止,除了刷新世界紀錄歷史,也為全球宗教交流留下感人篇章,更臻達和平理念。

 

回顧歷年參與世界神明聯誼會活動的宮廟神尊,還是以媽祖為最大宗媽祖信仰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道教組織之一,媽祖悲憫慈愛、庇護苦難蒼生的精神,正等同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另外觀音佛祖、關聖帝君、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土地公、三太子等神明仍然很多,但為弘揚媽祖博愛和平、救危濟困的內涵,本文就以全台主要媽祖宮廟為主,希望藉由彙整,進一步開拓推動兩岸宗教文化交流、讓社會公益進取精神,更能獲得全球各界信眾的支持。


佛陀一生與民間宗教、諸天神明都有很深厚的因緣,佛館神明聯誼會也一直朝著「同中存異,異中求同」推展宗教融和之廣度,十年來,喜見宮廟相互扶持,從四面八方而來的神尊,齊聚佛館,佛菩薩與人天神明同聚佛國淨土;諸多神尊靈山勝境交流,各宮廟宮務也相互觀摩,因此聯誼也同時增加了人際間重要的互動連繫,並在不同的信仰中,彼此做了和諧的交流。

 

30多年前,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受朝天宮董事長郭慶文請託,為媽祖紀念歌作詞,北港朝天宮因此與佛光山結緣,星雲大師更幾度造訪朝天宮,這成為佛道大團結的佳話大師認為媽祖和關公都是佛教護法,所以2006年作詞的「媽祖念歌」,也重新再譜曲,改編成年輕人所喜愛的電音RAP版。

 
北港朝天宮副董事長蔡輔雄表示,星雲大師為媽祖紀念歌作詞,以音樂弘揚媽祖精神,與朝天宮結善緣,此後歷屆董事會也都與佛光山維持聯繫,更是多次參加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該宮董事會及信眾歡喜萬神齊聚,共同創造宗教界團結回歸佛陀本懷的宗教大融合

 

媽祖信仰在全世界就有一億多媽祖信徒,而台灣媽祖信徒,也佔全台一半人口以上,據維基百科報導:全台媽祖廟有510座以上,有廟史可考者40座,建於明代3座,清代37,而香火最鼎盛的北港朝天宮,分靈到全台媽祖廟更高達六千間,2009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還將媽祖信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媽祖造型多為頭戴后冠,坐姿千里眼、順風耳是祂的隨侍媽祖神號是天上聖母,或稱天后、天妃、聖母,信徒常暱稱為媽祖婆有些信徒有時還直呼為「姑婆祖」媽祖的分身還有多尊有時是三尊,就稱為大媽、二媽、三媽,有時一分為六,甚至八媽的分法,不過仍以三媽和六媽的系統居多但因地而異,有時名稱說法不一樣,例如來自湄洲島分香者稱湄洲媽,來自泉州三邑分香者稱溫陵媽,來自同安縣分香者稱銀同媽,來自安溪縣分香者稱清溪媽,來自漳浦縣分香者稱烏石媽鹿港天后宮媽祖像裡的二媽,是目前僅存的湄洲開基媽祖像,因為經年累月的煙薰,黑部成為黑色,又稱黑面媽。

 

媽祖自幼聰明,孝順父母,友愛兄姊,媽祖具有先天佛性,受教育於儒門,得道於道家,集三教之精神,以慈悲之真理,濟世救人,普渡眾生其精神之偉大,意義之崇高,故能歷久益盛,成為世人崇拜迄於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九八七年﹞歲次丁亥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登上湄峰,遂升天成道而去,而後即經顯聖,救渡世人,媽祖偉大精神永在人間。

 

十方法界眾生皆有清淨佛性,人間佛教以「無我」的服務理念,透過多元文化、藝術、教育舉辦各項活動,世界神明聯誼是其一,透過宗教信仰交流,也是落實星雲大師所提出的「飲水思源,湧泉以報」,因有許多的佛弟子,也是透過民間信仰而進入佛門,每年各方神明來做客,有些是神佛自動連線,有些是受邀請,有些年年參加,有些是首次參與,最普遍的都有參加過3次以上,希望透過世界神明聯誼會交流平台,能讓聯誼會更本土化,也讓佛教信仰更普及更融和,隨喜讚嘆大家都能把握每一次千載難逢的因緣,來與佛光大佛接心,共同發揚,履行人間佛教的理念。

 

以下列舉十年來,兩岸媽祖廟,曾經聖駕參加佛館世界神明聯誼會活動的40多間宮廟簡介。

 

新港奉天宮北港朝天宮、嘉義朝天宮、嘉義朴子配天宮嘉義東石笨港口港口宮台南市西港區慶安宮台南安平開台天后宮臺南市下營區茅港尾天后宮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台中市南屯區萬和宮、台中樂成宮台中市萬和宮台中清水朝興宮台中大里仁化振坤宮雲林大埤鄉慈天必生宮雲林土庫順天宮寮拱範宮虎尾福安宮員林福寧宮彰化南瑤宮彰化大村慈鳳宮鹿港護聖宮二林仁和宮南投慈善宮西螺吳厝朝興宮苗栗慈裕宮苗栗白沙屯拱天宮苗栗天后宮竹南后厝龍鳳宮中壢仁海宮新北市金包里慈護宮台北紫微天后宮台北港口奉聖宮高雄鳳山五甲龍成宮高雄茄萣賜福宮高雄港口慈濟宮旗山天后宮岡山壽天宮岡山聖母宮福建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福建莆田玉溪靈慈廟天津天后宮、、、。

更多資訊,敬請參閱佛館官網,歷年採訪回顧全文,祈願祝福,世界神明聯誼會活動,世世代代都能相互扶助傳承延續。

 



1.          新港奉天宮,護佑先民開墾笨港,又尊稱為「開台媽祖」。是台灣歷史名將王得祿於清嘉慶16年倡建,擁有清雍正帝御賜「神昭海表」匾、嘉慶帝「海國安瀾」匾、王得祿「聖慈母德」匾、清乾隆帝御賜的「媽祖神位」、石雕香爐等珍貴文物,是中南部媽祖信仰中心,年年參加,歡喜心與世界神明,在佛陀紀念館喜相逢。

2.          北港朝天宮,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媽祖廟,已有300餘年的歷史,迎媽祖的信仰禮俗, 2011年獲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與台東炸寒單、鹽水蜂炮並稱為「台灣三大炮」。

3.          嘉義朝天宮,據傳是清康熙十六年(西元1677年)泉州府城晉江縣(又名溫陵)移民,自泉州天后宮恭請天上聖母金身渡臺,爾後選擇諸羅縣治(現嘉義市)西門內街建廟奉祀。是臺灣年代最早的溫陵媽廟,所奉祀的溫陵媽祖是軟身黑面媽祖。

4.          嘉義朴子配天宮康熙二十六年(公元一六八七年)間,從湄洲恭奉聖母金身,即俗稱「開基媽」,建茅殿供奉,並以「樸樹宮」為宮號,乾隆末年,奉諭旨敕賜「配天宮」,從此樸樹宮改稱「配天宮」,宮中也將樸仔樹彫刻成金身,供信徒膜拜成為「鎮殿媽」,樹根盤結於地下,成為媽祖廟的一大奇觀,更被譽為請不動的媽祖;因為媽祖廟奠基在樸仔樹下,台語「下」即「腳」也,因此,朴子早期地名為「樸仔腳」,因「樸」與「朴」音諧,後改名「朴子」。因此,朴子市現今的繁榮是由配天宮開始。

5.          嘉義東石笨港口港口宮肇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媽祖金身從大陸湄洲奉請渡臺,由笨港口登陸至蚶仔寮,相傳此地為『鯉魚吉穴』,遂擇為開基之地,神威顯赫遠播全台,是國內著名的媽祖廟之一

6.          台南市西港區慶安宮,也是是擁有300餘年歷史的古廟最大特色,是96村的陣頭表演和燒王船儀式堪稱全台第一香是第二個通過國家級認證的無形文化資產的廟宇。

7.          台南安平開台天后宮光緒皇帝頒御匾「與天同功」,台灣迓媽祖源頭,每當慶典,各行各業皆以特殊旗幟表達對媽祖敬意,盛況空前,列入台灣俗諺「安平迓媽祖,百百旗,無奇不有」。

8.          臺南市下營區茅港尾天后宮,從湄州分靈渡海來臺已340多年,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信徒「迎媽祖」香會交流,也會同時遶境19(清朝年代劃分),護佑轄區19里村落。

9.          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緣起於十六世紀前,因奉祀鹿耳門媽祖而興建位於安南區土城為臺灣唯一奉祀有八百年以上歷史的鹿耳門媽金身,建築面積是全世界建築規模最大的媽祖廟,大型宗教活動「土城香」,於2013年被臺南市公告為無形的文化資產

10.      台中市南屯區萬和,清康熙廿三年(西元1684年),由聖地湄洲,恭請護船來台,墾拓南屯,是文化城最悠久的古剎,300多年來威靈顯赫,傳承將近兩百年的「字姓戲」,是演給媽祖看的,重要民俗廟會活動至今為全國僅有,民國七十四年,經內政部評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11.      台中樂成宮創建於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261年歷史,宮內主要供奉「老二媽」,而與大甲「鎮瀾宮」及南屯「萬和宮」合稱為「中台灣三大媽祖廟」樂成宮最令百姓津津樂道的是「旱溪媽祖出巡遶境大屯十八庄」,迄今已舉辦192年,已被台中市文化局列為無形文化資產1985年被內政部核定為國家3級古蹟,2012年更被票選為大台中市20個必遊景點之一。

12.      台中市萬和宮,是國定第三級古蹟,奉祀湄洲天上聖母,香客絡繹不絕,香火鼎盛,迄今已有330多年歷史,成為鄉里心靈寄託的地方,更是中部地區信仰中心。廟名「萬和」寓意藉由媽祖保佑不同族群,能夠「萬眾一心,和睦相處」,共謀地方發展。

13.      台中清水朝興宮清道光元年(1821年)以土角建廟,迄今200年歷史,建築相當華麗,獨特建築「五門」二樓是廟宇帝后制最高規格的門數2010年大甲媽祖遶境改成九天八夜後,也成為第八天的駐駕宮廟,香火鼎盛。

14.      台中大里仁化振坤宮,建於清道光10年(西元1830年) 已有有190多年歷史推廣藝文教化成效聞名全國,是服務在地民眾的重要場所與慈善機構。

15.      雲林大埤鄉慈天必生宮六房天上聖母,自清朝由先民恭奉來台迄今將近四百年歷史,在雲林縣的斗南鎮、斗六市、虎尾鎮、土庫鎮、大埤鄉部份村里發跡,延至今日尚未有固定廟宇,每年由各村庄,以輪流方式擲杯產生爐主,由爐主恭奉在其家中,數百年來神蹟之多不計其數,真是「神威顯赫」信眾遍佈全省各地,擴及海內外同胞。

16.      雲林土庫順天宮,草創於清朝順治年間,當時為土角厝小廟,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宮內保存許多歷史文物,如後殿有一對花崗岩蟠龍石柱,係早期「泉州白」石材,鏤刻細緻簡素莊嚴,據說是前清時期來自大陸之藝術精品;榮獲雲林縣定古物之「碑記」。

17.      寮拱範宮,是湄洲祖廟之六媽,俗稱「麥寮媽」、「開山媽」,具有330年悠久歷史,至今全國分靈廟宇已有4千餘間,2012年被行政院文化部列為「國定古蹟」。

18.      虎尾福安宮, 是全台最小的媽祖廟,總坪數只有810坪,樸實精美,依古建築藝術而建,民國45年由糖廠員工黃永舜邀胡姓同鄉回鹿港,從「新祖宮」迎請媽祖分靈到虎尾糖廠宿舍,供民眾參拜,是虎尾糖廠當地的信仰中心因此虎尾百姓尊稱其為「糖廠媽祖」。

19.      員林福寧宮,主祀湄洲二媽,距今已有260餘年歷史,宮內有兩個匾額最受注目,分別是昭和七年(1933年)的「海國慈航」匾,匾面浮雕著八仙像。與大正十五年丙寅(1926年)的「桑邦永戴」,但年代久遠,香煙薰染,部份字跡已不易分辨。

20.      彰化南瑤宮,香火為嘉義笨港天后宮將傳遞而來,因此衍生出「媽祖會」的特色。2011年一群熱愛媽祖的大學生與社會青年,組成「媽祖青年會」,將彰化媽祖的信仰傳承視為自身使命,發動大批青年隆重舉行「一齊尋歷史,承行古香路」徒步活動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南瑤宮恢復徒步笨港進香,最早成立的「老大媽會」至今也正逢成立兩百多年,亦將正式登錄為國家重要無形資產。

21.      彰化大村慈鳳宮,源於清朝乾隆年間,自南瑤宮迎回的媽祖神像,軟身雕刻老四媽,為廟命名時,曾有一段神奇故事,因飛來一隻紅目天蠶蛾停在三界燈久久不去,故以「慈鳳」為宮廟名,具有200多年歷史,為大村鄉民重要的信仰神祗之一。

22.      鹿港護聖宮,是全台唯一從外觀到內飾全部玻璃建造的媽祖廟,坐落在彰濱工業區內,啟建於2007年,耗時5年完成,入夜後搭配10萬多顆LED燈,璀璨奪目,成為各方讚譽的宗教藝術建築

23.      二林仁和宮,為台閩地區三級古蹟,創立於清乾隆年間,正殿上題匾「慈恩浩蕩」,為清嘉慶20年(西元1816年)的古物,成為見證仁和宮歷史的重要信物。

24.      豐原慈濟宮,是豐原最早、最具規模的百年古剎廟宇,已有近300年歷史,清乾隆年代曾以「觀音亭」名稱被載入古文書中,經歷許多英雄豪傑的豐功偉業,也見證葫蘆墩的歷史軌跡。

25.      南投慈善宮,是市新興廟宇,始於民國六十年以「醒世、度世、救世」三大任務,闡揚媽祖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志願,成立「媽祖陰德會」,號召各地善心人士,施棺積德、慈悲濟世。

26.      西螺吳厝朝興宮,位於「西螺七崁」的第二崁,,宮內所供奉的黑面吳厝媽祖,有將近500年歷史因地理位置在南來北往的中途,成為友廟過往的中繼站,因此香火鼎盛,尤其沿路所設置的朝興宮路標圖騰,已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商標註冊。

27.      苗栗慈裕宮,俗稱「中港媽祖宮」,又稱「中港媽」,素有「小湄洲」之稱,迄今已有300餘年歷史,民國74年(西元1985年)8月由內政部指定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

28.      苗栗白沙屯拱天宮,每年白沙屯媽祖徒步至北港進香活動,遠近馳名,信徒廣佈全國各地,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之「重要民俗」,蒞宮參香朝聖的香客絡繹不絕。

29.      苗栗天后宮,創建於清嘉慶十六年(西元1811),已有200多年歷史,在天后宮3樓護龍的六角亭,供奉48年重建前奉祀的大媽祖泥塑金身,高約58,重約35公噸;而高約88的開基媽祖就藏身在大媽祖裡面,融合成一體永久保存。大媽祖金身裡有開基媽祖神像,這種情形並不多見,由於此尊大媽祖金身已退駕,因此以保存文物為首要並開放參觀。

30.      竹南后厝龍鳳宮,原創建於清道光16年(西元1836年),經過兩次改建後,邀請雕塑大師林增桶興建136台尺(50)媽祖巨像,近13層樓高,這是全台第一座用樹脂加玻璃纖維雕成的巨大雕像,總重3千多噸,有「大媽祖」雅稱,也是全球全第一尊最高的露天媽祖巨像,目前已是當地重要的文化資產和地標,更成為觀光亮點。

31.      中壢仁海宮創建清道光年間迄今近200歷經5度重修廟立新街,又名「新街廟」,為中華傳統廟宇建築風格莊嚴肅穆三殿式廟宇是中壢地區最為古老的廟宇,也是地景指標殿中供奉「媽祖婆」,為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彰化南瑤官之聖母分靈,恭迎為鎮殿主神。

32.      新北市金包里慈護宮原稱天后宮,俗稱金包里媽祖廟,建於清朝嘉慶14年(西元1809年),清同治6年因地震重建,更名為慈護宮,已200多年歷史尊稱為「大媽」野柳岩洞,是此尊媽祖神像的「娘家」又稱為媽祖洞,敬稱為「二媽」。

33.      台北紫微天后宮,源為虎尾天后宮的天上聖母三媽分靈,並於永和成立「永和天后宮」之後又遷到中和,改為「中和天后宮」民國74年將中和天后宮遷於紫微山,正式成立「紫微天后宮」。

34.      台北港口奉聖宮,供奉主神為嘉義港口宮三媽祖,分靈至今已50多年,因信眾虔誠愛戴而香火鼎盛。

35.      高雄鳳山五甲龍成宮,始祖於康熙年間,自大陸福建省渡海來台,供奉天上聖母、清水祖師及戴府元帥,其間神威顯赫,驅邪伏魔,護祐莊民故被尊稱「三境主」,是南高雄的信仰中心。

36.      高雄茄萣賜福宮,創建於乾隆二十三年(西元1785),擁有全台唯一四館:南館(振樂社)、北館(福樂軒)、品館(和音社)和國樂(福興社),被列為文化資產,希望傳統的古樂曲目能代代相傳,永續不斷。

37.      高雄港口慈濟宮坐落鳳山行政中心旁,最大特色,是奉天上聖母的旨意,以「孝道」、「慈善」度化一切有緣人,重禮節、不重迷信,例如八八水災,曾經結合14個友宮及慈善會大力投入救援工作,不分宗教、沒有人我,以不爭、不服輸的心態「惦惦的做」、「憨憨的做」(台語),「愛去愛回、善出善返」因果絕不負人。

38.      旗山天后宮,是旗山區僅存的清代廟宇,建於嘉慶22年(西元1817年),距今約200年歷史,媽祖特色,也是軟身設計,有五尺八吋高,四肢關節可活動,方便穿衣。是目前全國僅存三尊軟身媽姐之一。從大陸隨媽祖駕前護駕,旗牌官、千里眼、順風耳神尊、義兒等,目前都是300多年以上歷史。為高雄市定古蹟。

39.      岡山壽天宮,螺絲媽祖,全台獨一無二,重達500公斤、高二米,以25千個螺絲墊片與3千個螺絲組成的,曾安座於佛陀紀念館與鐘樓會合,場面殊勝

40.      岡山聖母宮位在高雄市岡山區嘉興路,人稱「五甲尾」之地,從福建湄洲請來有近300年歷史

41.   台東天后宮,是台灣清治時期最後認證的官廟,已有100多年歷史,年年參加世界神明聯誼從未缺席,每次不只是媽祖聖駕,左右護法千里眼、順風耳也都隨行。

42.      福建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2015年底聖殿開光,星雲大師以「天后聖殿」題字賜匾,又指派佛光山法師親臨開光大典。這尊金絲楠木媽祖聖像高6.06米,由國家級雕刻大師方文桃設計雕刻而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木媽祖聖像。

43.      福建莆田玉溪靈慈廟,為湄洲媽祖第3分靈廟建於明朝,供奉軟身媽祖因很多信眾虔誠信仰,得到媽祖庇佑,家庭美滿幸福;感謝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舉辦神明聯誼會,秉持媽祖大愛精神,希望在兩岸搭起一座橋樑,將媽祖的精神發揚光大,所以用虔誠的心帶領信徒參與世界神明聯誼盛會,期許自己能達成這項使命。

44.      天津天后宮又稱「娘娘宮」,是世界三大媽祖廟之一,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天津有句話說,「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城。」自從參加佛陀紀念館的神明聯誼會後,天津天后宮就興起「佛光大佛分香我家」的想法,天后宮理事羅文德表示很高興能代表協會,帶團來佛光山參加神明聯誼會,並感謝佛光山贈送高達21的玉佛,等天后宮大雄寶殿改造完工,玉佛將供奉於此,成為佛教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