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WBmSVuHvqozPi9pO2cK2arbxxOH9k2u8&si=X5e9tWfS_OL5bVDt
觀世音菩薩聖誕千秋
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
每年共有三次
農曆二月十九日聖誕
農曆六月十九日得道
農曆九月十九日出家
於此殊勝日 願 清凈平等發心 廣行善業
祈 國泰民安 風調雨順 正法久住
全球無有災厄
並 迴向法界 一切眾生 吉祥安樂
爾等與眾生 離苦得樂
證得菩提 共成佛道
南無阿彌陀佛
如何做個日日觀音:
2.忙碌的時候有輕鬆的感受,輕鬆的時候有忙碌的進取。
3.貧窮的時候有富貴的自尊,富貴的時候有貧窮的謙虛。
4.急躁的時候有緩慢的修養,緩慢的時候有急躁的精神。
5.受苦的時候有快樂的觀念,快樂的時候有受苦的心情。
6.發怒的時候有慈悲的心腸,慈悲的時候有發怒的認真。
7.得意的時候有失落的想法,失落的時候有得意的喜悅。
8.擁有的時候有喜捨的個性,喜捨的時候有擁有的感受。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音菩薩的信仰千百年來早已廣泛流傳。
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體現。慈悲即觀音,在中國婦孺皆知,深入人心。觀世音菩薩象徵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有"人類的仁慈保護者"之稱。
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徵,這就是文殊、觀音、普賢、地藏。中國四大菩薩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文殊表智慧、觀音表慈悲、普賢表行踐、地藏表願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薩之中,使至理成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跡;在智、悲、行、願之中,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代表。大慈與人樂,大悲拔人苦,觀音菩薩在現實娑婆世界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自然界的災變與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永遠的信仰希冀。
觀音身穿白衣的象徵意義
佛教把觀世音形象塑造得很莊嚴,既神聖,又慈祥,給人以可敬可親的感覺。據《圖畫普門品》中描繪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三身",以白衣觀音的形象,最使人肅然起敬。這尊像又名"大白衣"、"白處觀音"。因其身穿白衣,又在白蓮之中,因而就其衣飾名為"白衣",就其住處名為"白處"。白衣顯示聖潔、淳凈的菩提之心。《大日經疏》說:"半拏啰嚩悉寧,譯雲`白處`,以此尊常在白蓮花中,故以為名……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處也。"
《觀世音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也有這樣的說法:"若造像觀音,坐華屋,著五色衣,胡跪合掌,面向佛看,聽佛說。下作毗陀,天女互跪坐,手奉花冠,著白衣,上向菩薩。"穿白衣而聽佛說法,用以表示聽眾心地純凈無邪和對佛的尊崇。
《鹹淳臨安志》記載:"晉天福四年,得奇木刻觀音大士像。錢忠懿王夢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天竺看經院。白衣本毗天陀女,而俗人名為`白衣觀音`。"這位托夢於錢忠懿王的觀音菩薩,便是身穿白衣。洪皓在《松漠紀聞》中,也談到觀音菩薩穿白衣,並說長白山是白衣觀音的居處。雖然有些牽強附會,但說明了佛教信徒的一種心理:認為觀世音菩薩及其衣飾、住處都是聖潔無瑕的。
由於佛教徒對白衣觀音的尊崇和敬仰,所以人們塑造了大量的白衣觀音像,民間還用絲線在織物上刺繡觀世音像。唐代的刺繡工藝高度發達,並廣泛應用於繡佛像和佛經。在《白樂天集》中,記有繡佛三事:一繡阿彌陀佛,金身螺髻,玉毫紺目;一繡救苦觀音菩薩,長五尺二寸,寬一尺八寸,白衣飄忽,神采奕奕;還有一幅也是繡阿彌陀佛,技藝更加成熟,臻於化境。武則天當權時,曾下令製作織成錦及刺繡佛像、觀音菩薩像四百餘幅,分送各個寺院及鄰國。可見當時從官方到民間,從佛門到世俗,對佛和觀音菩薩是如何崇拜,也可見觀音白衣形象的流傳是何等廣泛。
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三稱三拜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怛(ㄉㄚˊ)只(ㄓˇ)哆(ㄉㄨㄛ)
唵(ㄨㄥ) 伽(ㄑㄧㄝˊ)囉(ㄌㄚˋ)伐(ㄈㄚ)哆(ㄉㄨㄛ)
伽(ㄑㄧㄝˊ)囉(ㄌㄚˋ)伐(ㄈㄚ)哆(ㄉㄨㄛ)
伽(ㄑㄧㄝˊ)訶(ㄏㄜ)伐(ㄈㄚ)哆(ㄉㄨㄛ)
囉(ㄌㄚˋ)伽(ㄑㄧㄝˊ)伐(ㄈㄚˊ)哆(ㄉㄨㄛ)
囉(ㄌㄚˋ)伽(ㄑㄧㄝˊ)伐(ㄈㄚˊ)哆(ㄉㄨㄛ)
娑(ㄙㄨㄛ)婆(ㄆㄛˊ)訶(ㄏㄜ)
天羅神
地羅神 人離難 難離身
一切災殃化為塵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每日唸誦21次
誦咒前請先唸懺悔文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三次)
誦咒完請唸迴向文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再回向
一心啟請南無觀世音菩薩來作主,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敬請常念觀音聖號與此神咒,消災除障增福慧)
【解說】:
持念白衣大士神咒,可以圓滿一己個人善心願,欲持誦此咒者,宜先在大士像前,沐手焚香、恭敬供養、至誠頂禮,誦畢則發願迴向。凡為正當心願,如求癒病、消災、解危、求福、求職、求子、求延壽等,均有奇驗。成就一願當持一萬二千遍,此咒數對於初機修學來說,應為不難;但相對觀世音菩薩的其它法門,如四十手眼而言,最少一首真言都要持滿達九十萬遍方見成效。因此,眾多初機佛子,都擇白衣大士神咒而作主修之法。
觀音普門示現三十三化身
大乘佛教認為,觀音菩薩為了廣化眾生,經常要示現各種現象,稱為"普門示現",一共有三十三種化身。
它們是:一、佛身;二、辟支佛身;三、聲聞身;四、梵王身;五、帝釋身;六、自在天身;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將軍身;九、毗沙門天身;十、小王身;十一、長者身;十二、居士身;十三、宰官身;十四、婆羅門身;十五、比丘身;十六、比丘身;十七、優婆塞身;十八、優婆夷身;十九、長者婦女身;二十、居士婦女身;二十一、宰官婦女身;二十二、婆羅門婦女身;二十三、童男身;二十四、童女身;二十五、天身;二十六、龍身;二十七、夜叉身;二十八、乾闥婆身;二十九、阿修羅身;三十、迦樓羅身;三十一、緊那羅身;三十二、摩?羅伽身;三十三、執金剛神身。
後來,中國佛教徒根據觀音三十三身的說法,繪製了三十三種觀音菩薩的畫像,即"三十三觀音"。但是,三十三觀音的名目並非全部來自三十三身,而是我國古代畫家根據民間流傳的神話,加上藝術的想像和誇張,精心製作的成果。在《圖畫普門品》列有這三十三種觀音的形象,今簡略介紹如下:
一、 楊柳觀音:立像,女式包頭,披肩長巾,手持凈瓶、楊枝。
二、 龍頭觀音:雲中乘龍之像。
三、 持經觀音:坐崎嶇岩石上,右手持經卷。
四、 圓光觀音:圓光中現出色身,合掌而坐。
五、 遊戲觀音:乘五色祥雲,左手安放於偏臍處。
六、 白衣觀音:身穿白衣,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
七、 臥蓮觀音:合掌坐在池中蓮花之上。
八、 瀧見觀音:欹倚山崖,眺望瀑布。
九、 施藥觀音:右手拄頰,倚於膝上。
十、 魚籃觀音:又名航海觀音,腳踏鱉魚,或手提盛有大魚的竹籃。
十一、 德王觀音:趺坐於岩上,右手持綠葉一枝。
十二、 水月觀音:月下乘蓮花舟,飄蕩海面觀月。
十三、 一葉觀音:乘蓮花浮於水面漂行。
十四、 青頸觀音:坐斷岩上,右膝立起,手扶岩壁。
十五、 威德觀音:岩上觀水,左手持蓮花,右手著地。
十六、 延命觀音:倚水邊岩上,悠然觀賞景物。
十七、 眾寶觀音:坐在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在彎起的膝上。
十八、 岩戶觀音:在山洞中打坐。
十九、 能靜觀音:站立岩畔,望海沉思。
二十、 阿耨觀音:法相莊嚴,兩手相交,遠眺海面。
二十一、 阿摩提觀音:三目四臂,乘白獅而身放火焰。
二十二、 葉衣觀音:坐在墊著草葉的岩上,身披千衣,頭戴寶冠,冠上有阿陀佛像,身有圓光,四臂。
二十三、 琉璃觀音:又名香王觀音,雙手捧香爐。
二十四、 多羅尊觀音:直立乘雲,合掌,手持青蓮花。
二十五、 蛤蜊觀音:乘於蛤蜊之上,或居於兩扇蛤蜊殼中。
二十六、 六時觀音:右手持梵?的立像。
二十七、 普照觀音:雙手披衣,立於山嶽之上。
二十八、 馬郎婦觀音:民間婦女形象。
二十九、 合掌觀音:合掌立於蓮華臺上。
三十、 一如觀音:作乘雲飛行狀。
三十一、 不二觀音:兩手低垂,浮水面坐於蓮葉上。
三十二、 持蓮觀音:少女坐蓮花上,雙手持蓮花。
三十三、 灑水觀音:又名滴水觀音,右手持凈瓶作灑水狀。
以上觀音的三十三身,已走出寺院而步入民居,或為俗家信徒頂禮膜拜,或僅作為供人玩賞的案頭陳設。
在古代寺院中的觀音像,主要是聖觀音,其次為千手千眼觀音。在上述三十三種觀音中,楊柳觀音供奉得最普遍,其他如白衣觀音、魚籃觀音、水月觀音、灑水觀音也為不少尼庵所供奉,至於別的觀音,大多只在民間流傳,並不在佛寺殿堂上供奉。
觀音道場普陀山,是舟山群島的一個小島,唐代以前稱為梅岑山。因為佛經中有"觀音居普陀洛伽山"的說法,後來就借用"普陀"來命名此山。此島方圓將近十三平方公里,岩石清奇,林木蔥蘢,四周波濤洶湧,故有"海天佛國"之稱。
普陀山的成為觀音道場,是因為相傳在唐代大中元年(西元847年),有一名印度僧人來到普陀山,自燔十指,在潮音洞內親眼見到觀音菩薩現身說法,於是就地結茅,並傳此島為觀音菩薩顯靈之地。南宋嘉定七年(西元1214年),宋寧宗御賜普陀山寶陀觀音寺"圓通寶殿"匾額,並指定普陀山以供奉觀音菩薩為主。明、清兩代,普陀山觀音道場名聲日盛,朝拜者陸續不絕。
此山有八十八所庵院和一百二十八處茅蓬,極盛時期常住僧尼三四千人,其中以普濟、法雨、慧濟三寺最為有名,號稱"普陀三大寺",是清初建築群的典型代表。日本、朝獻與東南亞的佛教徒,不畏驚濤險浪,遠涉重洋,千里跋涉,來此朝拜觀音菩薩。
大悲咒由來
大悲咒由來
大悲咒,是觀世音萻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其中一字一句都包含著正等正覺的真實工夫,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偽。
本咒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主要部份,共有八十四句。
其詳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
其得名的由來是:
有一次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十地陀羅尼。」
它的被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因由是:有一次他曾經在千光王靜住如來住所時,靜住如來特為了他說了「廣大圓滿無?大悲陀羅尼」,並且對他說:「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
據經的記載:當時觀世音菩薩聽了此咒後,即由初地證至第八地--不動地。
於是發出誓願說:「設我當來之世能利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
如此發願後,果真頓時身生千手千眼,並且十方大地為之震動,十方諸佛亦都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十方的無邊世界。
至於本咒所以有種種異名,釋尊曾經告訴阿難說:這是起因於觀音菩薩的宏願。
菩薩曾在世尊處發誓說:「設若諸人天誠心念我名者,亦應念本師阿彌陀如來名,然後誦此陀羅尼神咒。
如一夜能持誦五遍,則能除滅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
設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即於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接引,並且隨其所願往生諸佛國土。
設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
因此大悲咒,不但能除一切災難以及諸惡病苦,且能成就一切善法遠離一切怖畏,所以我們應以十分虔敬的信心與清掙心去受持它,方能契合菩薩的大悲心,獲得無上的利益。
沉淪在三界五趣眾生,果能經常持誦大悲咒,不但能治一切心病與身病,且能由此超脫生死輪迴,願眾生齊誦本咒,同證佛果。
大悲咒全文
大悲咒全文: 康淳菁恭錄950606
1.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2. 南無.阿唎耶.3. 婆盧羯帝.爍缽囉耶.
4. 菩提薩埵婆耶.5. 摩訶薩埵婆耶.6. 摩訶迦盧尼迦耶.7. 唵.
8. 薩皤囉罰曳.9. 數怛那怛寫.10. 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
11. 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12. 南無.那囉謹墀.13. 醯利摩訶皤哆沙咩.
14. 薩婆阿他.豆輸朋.15. 阿逝孕.16.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
17. 摩罰特豆.18. 怛姪他.19. 唵.阿婆盧醯.20. 盧迦帝.21. 迦羅帝.
22. 夷醯唎.23. 摩訶菩提薩埵.24. 薩婆薩婆.25. 摩囉摩囉.
26. 摩醯摩醯.唎馱孕.27. 俱盧俱盧.羯蒙.28.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29. 摩訶罰闍耶帝.30. 陀囉陀囉.31. 地唎尼.32. 室佛囉耶.33. 遮囉遮囉.
34. 摩麼.罰摩囉.35. 穆帝隸.36. 伊醯伊醯.37. 室那室那.
38. 阿囉參.佛囉舍利.39. 罰沙罰參.40. 佛囉舍耶.41. 呼嚧呼嚧摩囉.
42. 呼嚧呼嚧醯利.43. 娑囉娑囉.44. 悉唎悉唎.45. 蘇嚧蘇嚧.
46. 菩提夜.菩提夜.47. 菩馱夜.菩馱夜.48. 彌帝唎夜.49. 那囉謹墀.
50. 地利瑟尼那.51. 波夜摩那.52. 娑婆訶. 53. 悉陀夜.54. 娑婆訶.
55. 摩訶悉陀夜. 56. 娑婆訶. 57. 悉陀喻藝.58. 室皤囉耶.59. 娑婆訶.
60. 那囉謹墀.61. 娑婆訶.62. 摩囉那囉.63. 娑婆訶.64. 悉囉僧.阿穆佉耶.
65. 娑婆訶.66.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67. 娑婆訶.68. 者吉囉.阿悉陀夜.
69. 娑婆訶.70. 波陀摩.羯悉陀夜.71. 娑婆訶. 73. 娑婆訶.
74. 摩婆利.勝羯囉夜.75. 娑婆訶.76.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77. 南無阿唎耶.78. 婆嚧吉帝.79. 爍皤囉夜.80. 娑婆訶.81. 唵.悉殿都.
82. 漫多囉.83. 跋陀耶.84. 娑婆訶.
令人見即感動的觀音祈請文
此份觀音祈請文;是昔時觀音所化身為藏王-松贊岡波所著的祈請文,以利益眾生之心向觀音菩薩祈請。
祈做救護至尊大悲藏,虔誠祈請「大聖觀世音」;
從於無邊之大輪迴海,祈做渡脫舵手「觀世音」;
設為無知愚痴暗蔽時,祈做光明明燈「觀世音」;
設於仇敵瞋怒火燃時,祈作息滅水流「觀世音」;
設於親貪如水動盪時,祈使證悟本性「觀世音」;
設於財寶慳貪所縛時,祈做棄舍執事「觀世音」;
此身四大為病所執時,祈做醫藥之王「觀世音」;
設於臨終驚怖生起時,祈現聖顏安慰「觀世音」;
無伴徘徊中陰險路時,祈做朝謁認識「觀世音」;
設眾多中獨自往赴時,祈請送往凈土「觀世音」;
胎門業之痛苦生起時,祈請撐起光幕「觀世音」;
成為無知孩童身之時,祈做勝友知識「觀世音」;
時時於頂觀修祈請時,祈做根本上師「觀世音」;
設于心蓮依您觀修時,祈做最勝本尊「觀世音」;
內外違緣障礙生起時,祈作息除護法「觀世音」;
設為飢渴病苦所執時,祈賜隨欲成就「觀世音」;
生之盡頭死亡必定來,祈賜將來授記「觀世音」;
設若朗朗六字祈請者,恆常悲憫顧視「觀世音」;
六 字 大 明 咒
嗡嘛呢唄咩吽
六字大明咒簡介
1、西藏佛教第十五世大寶法王開示「嗡瑪尼貝美吽」六字大明咒是成就五方佛的秘密。它是一切幸福的起源,一切利益成就的根本,是達到一切更高成就及解脫的道路。六字真言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亦為大悲咒之心咒。「嗡」字與解脫有關,可說是達到方法或成就之象徵。「瑪尼」意謂珠寶,「貝美」意為蓮花,是精神成就的象徵,清淨、神聖的象徵。於是「珠寶蓮花持有者」即為神聖的觀一切者,即佛陀的性質代名詞。「吽」字在祈禱中念誦,可免受生死之痛苦。
2、西藏《甘珠爾經》中言,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大利有十種:
1. 去除一切鬼魅妖魔等害。 6. 除一切破戒諸惡。
2. 除去一切寒熱痰氣各種疾病。 7. 消滅諸障獲十地五道。
3. 救度一切水火刀兵等苦。 8. 念十萬遍能破三途門。
4. 得一切福德壽命等自在。 9. 念百萬遍能度六道眾生。
5. 除一切貪瞋癡等根本諸煩惱。 10. 念千萬遍以上,決得菩提果,成佛無礙。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唐三藏玄奘法師翻譯
康淳菁950606恭錄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甘露譜
甘露譜的內容主要是世尊在讚嘆觀世音菩薩救渡眾生的弘願
甘露譜出自妙法蓮華經裡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無盡意菩薩問偈的二十六偈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一百零四句偈頌,譜上具生命力的音符,交織成不同凡響的「甘露譜」。使見聞者沐浴在自然祥和的旋律中,開顯自性本具的淨土,為生命譜下慈悲柔和的樂章。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問彼 佛子何因緣 名為觀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無盡意 汝聽觀音行 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 歷劫不思議 侍多千億佛 發大清淨願
我為汝略說 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假使興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 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 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峰 為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 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 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 不能損一毛
或值怨賊繞 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 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 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 手足被鈕械 念彼觀音力 釋然得解脫
咒詛諸毒藥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觀音力 還著於本人
或遇惡羅剎 毒龍諸鬼等 念彼觀音力 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 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蝎 氣毒煙火然 念彼觀音力 尋聲自迴去
雲雷鼓掣電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觀音力 應時得消散
眾生被困厄 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 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 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 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漸悉令滅
真觀清淨觀 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
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暗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 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 滅除煩惱焰
諍訟經官處 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 眾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 能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 福聚海無量 是故應頂禮
觀 音化相救世小典故
揚 枝 觀 音
唐朝宰相、名畫家閻立本,年輕時畫了一幅普陀觀音大士畫像。畫裏的觀音菩薩,頭戴珠冠,身穿錦袍,酥胸微袒,玉趾全露,右手執揚枝,左手托凈瓶,真是栩栩如生。到了明代,這幅畫為揚枝庵的當家和尚所珍藏。老和尚十分愛惜此畫,一直供奉在後院禪房裏,輕易不肯讓人欣賞。
一天,有個老石匠找到揚枝庵,對當家和尚講:“倘若法師願意,我可依照寶圖刻成觀音石碑,這樣可在大殿供奉,讓眾生瞻仰,不必擔心損壞。“當家和尚聽了,喜上眉梢,合十致謝。於是,老石匠找來一塊長方形青石碑,參照觀音圖像,刻成了揚枝觀音碑。
當家和尚口頌佛號,謝了再謝,高高興興地將此碑供奉在大殿上。從此,揚枝庵更出名了,來朝拜的香客也越來越多。
誰知樂極生悲,一場大火把揚枝庵燒得精光。那幅名畫自然片紙無存,連揚枝觀音碑都不知去向。這就奇怪了。石碑總不會在火中熔化吧?當家和尚帶領所有弟子,翻編了瓦堆,還是一點影綜也沒有。原來那天夜裏,一群倭寇偷偷竄進大殿,偷走了那塊觀音碑,又一把火燒掉了揚枝庵!
且說倭寇偷了觀音碑,裝上海盜船,揚帆而去,可是駛來駛去,就是駛不出蓮花洋。倭寇十分驚異,忙點燃風燈欲辨方向。突然,風起浪涌,海盜船劇烈搖晃起來。幾個倭寇怕石碑有失,急忙伸手欲抱,卻像火燙似的驚叫起來。眾寇湊近一看,個個目瞪口呆,面無人色。
原來石碑上面,揚枝觀音的圖像似乎活了,時而怒目相對,時而梵相全失。這些殺人越貨的倭寇,卻也信奉佛教,以為自己得罪了揚枝觀音,跪在石碑前,叩頭不止。不料,一個大浪頭波到艙板墩,觀音石碑飛落海中,在風浪尖上。眾倭寇被浪頭打得東倒西歪,個個嚇酥了骨頭,嘰裏呱啦亂了一陣,就逃之夭夭了。
再說揚枝庵當家和尚,眼看著一下子就失去了寶圖、石碑和庵堂,怎不傷心落淚呢!一大早,他混混沌沌地走到南天門,盤腿默坐。弟子們見他這個摸樣,也都默默相隨。突然,一個小和尚指著海上驚叫起來:“快看呀!快看呀!”眾僧一起舉目看去,哇!只見天飛彩霞,日照波濤,浪開蓮臺烘托,前映玉階丹樨,後襯瓊樓鳳閣,向南天門徐徐而來。那石碑上的觀音梵相,清晰可見,兩條衣帶仿佛徐徐飄動。
當家和尚見此情景,喜淚縱橫,倒身便拜。一旁急煞了大弟子,連聲催問怎麼辦。老和尚這才清醒過來,急忙吩咐眾弟子,一律身穿袈裟,手持清香,口頌佛號,頂禮膜拜,迎接揚枝觀音碑歸來。這時,全山僧尼也紛紛前來,護送石碑到普濟禪寺去。一路上寶幡招展,華蓋擁動,香煙繚繞,樂聲悠揚,熱鬧非凡。揚枝庵重建後,才把揚枝觀音碑迎回原處供奉。
送 子 觀 音 |
從前,在福建與江西的界山上有座小道觀,道觀裏住著一個道士。這個道士煉了一粒不死丹,吃了以後可以長生不老。但是還缺一百顆小兒心做藥引。道士接連幾夜下山,施展飛檐走壁的本領,搜遍方圓百里的所有村莊,盜來了一百個男孩,統統關在暗房裏,準備剖膛取心做藥引。
這天夜裏,剛在泉州造好洛陽橋的觀音菩薩回普陀山,路過那座道觀,忽然聽見眾多小兒的哭喊聲,不覺心頭一沉,
急忙按下蓮花雲,舒展慧眼一看,不好!道觀裏燭光慘澹,踴桌上放著一粒丹丸,一個道士正磨刀霍霍,百來個小兒哭成一團。
觀音心裏明白了,悄悄伸出手指一彈,將不死丹彈到地上,骨碌碌從道士面前滾了過去。道士一愣,慌忙爬一地上去撿。不料,不死丹一觸即滾,弄得他手忙腳亂。這樣滾滾爬爬,爬爬滾滾,一直滾爬到室外,眼看就要到手,突然一陣清風,將不死丹吹得無影無蹤。道士悔悔惱惱,回到暗室一看,一百個小孩也不見了。
原來,觀音將道士引出暗室後,趁機救走了小孩。她想,丟失兒子的父母一定十分焦急,得趕緊把兒子給他們送去。可是,小兒不知道家住哪,說不清父母是誰,這可怎麼辦呢?觀音想呀,想呀,突然眼睛一亮,有了!她聽說這時原州官年過四十,膝下尚無子女,老百姓背地裏罵他“貪贓枉法,斷子絕孫”,無疑是個貪官。觀音正想治治他,便悄悄地將一百個小兒安放在州府衙門。
此時,州官夫婦正為沒有兒子而鬥嘴,忽見衙役匆
匆來報,說大堂上有一百個小兒,不知從何處來的。夫妻倆一驚,急急忙忙趕到大堂一看,果然有一百個小兒挨個兒恬然入睡,個頭齊刷刷,面孔紅彤彤,煞是討人歡喜。州官捋著山羊鬍子笑了,說:“養起來,統統養起來!
周文王有一百個兒子,我也養他一百個!”官太太嘴一撇,說:“你養得起呀?我看還貼出佈告,叫百姓們前來認領,每個小兒交十兩雪花銀!”州官一聽急了,吼道:“那也得留下二三個!”衙役馬上迎合道:“老爺夫人,有了兒子,又有銀子,真是雙喜臨門!”夫妻倆聽了這才開心起來。於是州官連夜寫了佈告,叫衙役到四城門張貼。
第二天清晨,衙役又匆匆來報:“老爺,不好了,佈告給人改了!”州官一骨碌從被窩裏坐起,愣著眼睛問道:“誰改的?怎麼改的?”衙役回答說:“改成這麼四句:‘救來百個小兒,養在州府衙門,傳言失兒父母,趕快前去認領。’卻不知是誰改和。”州官發火了:“蠢貨,你不會將佈告揭回來的呀!”衙役囁嚅道:“揭了,就是揭不下來!官太太急了,一個勁催州官快起床。
這時,又有一個衙役來報:“老爺不好了,有個青年女子,領著許許多多男女,將一百個小兒全都認領走了!”州官猛地跳下床來,跺腳喝道:“快將她抓起來!”衙役哭喪著臉說:“那女子說了,老爺若要抓她,可上南海普陀!”州官夫婦一聽,大吃一驚,心裏想道:這個青年女子,莫非是觀音菩薩變的?夫妻倆越想越怕,一個躺著,一個立著,身子像篩糠一樣抖了起來,一直抖個不停,直到死去。
觀音送子的消息不脛而走,漸漸在民間傳開了。七傳八傳,把意思傳倒了,有人就塑了送子觀音的佛像。於是,沒有兒子的夫婦便雙雙去“求子”,求送子觀音給他們送個白白胖胖的獨生子來。
赤 腳 觀 音 |
普陀山原是個蛇島,觀音大士鬥敗蛇王、趕走蛇子蛇孫後,找到了一個山洞,要在這裡落腳居住。土地菩薩聞訊趕來幫忙,鑿石擔土;百鳥飛來協助,叼走蜈蚣百腳。山洞整修好了,真是個清靜所在!後人稱它為觀音洞。
觀音為了整修這個山洞,忙得渾身泥灰,她趁著夜色,到百步沙外的海水裏去洗個澡。洗著洗著,不覺興致不發,仰游起來。這一遊非同小可!驚得四大金剛關了南天門,東海龍王封了水晶宮,滿天星斗閉上了眼睛,月亮姑娘躲進厚雲層。觀音也猛然覺得不妥,此事若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又要到西天佛祖那裏去告狀。於是急忙跳上百步沙,抓起一把沙子向洛迦山撒去,頓時山頭變了形狀。後來,玉皇大帝果然派遣太白金星來查問此事,觀音指著洛迦山笑道:“弄錯了吧?”太白金星舉目一看,洛迦山酷像一尊:“臥水觀音”,說了聲“慚愧”,匆匆復命去了。
且說觀音回到山洞,總覺的身上不舒服,便想找個僻靜的地方,用淡水沖洗一下。她走出山洞,來到磐陀石,看見附近有只大石盆,滿盆清水飄出陣陣香氣。這只石盆,本是瑤池白玉盆,因為被織女星產子用過,王母娘娘嫌其不乾淨,才將它丟出天庭,跌落在此。盆裏的清水,是潛伏在山背上的青蛇精偷偷準備的。原來這條青蛇修煉千年,已成人形,為了討好觀音大士,超度自己升天成龍,故吐出精華,化作一盆清水。觀音急於沖洗,顧不得細看,便解衣寬帶,脫鞋褪襪,坐進石盆洗了起來。
稍頃,只見黃大洋海水發黃,千萬個浪頭向普陀山洶湧而來,觀音一看,知道是東海鰲魚不肯罷休,張開大口,知道是東海鰲魚作怪,便輕輕一揮玉臂,挂起漫天煙雲水氣,將鰲魚攔在蓮花洋外。動了邪念的鰲魚不肯罷休,張開大口,噴吐萬丈水箭,射向支簾。觀音震怒了,伸腳在石盆口沿一踢,飛出一塊石片,不偏不倚打在鰲魚嘴唇上。鰲魚大叫一聲,負痛狂逃。
青蛇忍俊不住,“撲嗤”一聲笑了出來。觀音暗吃一驚。循聲看去,才曉得附近還潛伏著青蛇精。觀音大怒,順手拿起一隻鞋子擲了過去,把青蛇的左眼打瞎了。青蛇掩面忍痛,也不逃走,只是傷心地抽泣著。觀音風他這般光景,問道:“孽障,為何還不離去?”青蛇哽咽著,老老實實地將原委說了一遍。觀音這才知道錯怪了他,動了慈悲之心,拾起另一隻鞋子,拋向蓮花洋,變成一隻西方船,超青蛇上天去了。
觀音洗好澡,穿上衣服,才發現兩隻鞋子都沒有了,便坐在磐陀石上發愁。繼而一想,笑了:“普陀山既是佛國凈地,赤腳而行無可非議!”想罷,“唰”的一聲跳下磐陀石,赤腳走回觀音沒。從此以後,“赤腳觀音”就叫開了,塑出來的觀淩晨佛像也總是赤著腳的。
不 肯 去 觀 音 |
相傳唐鹹通年間,有為名叫慧鍔的日本和尚來到中國,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朝拜了許多古剎。這天,他風塵僕僕,健步登上了我國第一佛叫勝地五台山。五台山是個好地方,靈岩、古松、澗水、百花,寺院隱現於深山密林之間,十分幽靜。慧鍔和五台山的方丈一起唸經講法,參禪下棋,成了莫逆之交。
有一天,慧鍔在大殿後院,見到有尊檀香木雕成的觀音佛像。那佛像神態安詳,鬢髮眉毛均極細膩,栩栩如生。慧鍔站在觀音佛像前,看了又看,讚了又讚,連方丈來叫他吃飯都沒聽見。方丈見狀,便問道:“法師認為這尊觀音佛像雕得如何?”
慧鍔連連稱讚道:“好,好!我這麼大歲數了,還是第一次見道哩!這佛像刻功細巧,把觀音大士的神態都雕了出來。真是一尊活的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啊!”
方丈見他喜愛,便笑瞇瞇地說道:“如若法師歡喜,就送你供奉吧!”
慧鍔聽了,慌忙合十頂禮。他接過觀音佛像,喜不自勝,打算回日本去建寺供養,讓日本眾生都來朝拜。
慧鍔離開五台山,又遊九華山,最後從五台山下來,從靈江口揚帆回國。
這天,船到普陀山洋面,突然颳起了大風,刮得船東倒西歪,直打轉轉。慧鍔沒法,只好把船駛進普陀山的一個山岙裏,拋錨落帆,等大風平息後再走。
第二天,風息了,浪平了,惠鍔揚帆啟航,可是船剛駛出山岙,洋面上突然升起了一團灰白色的煙霧。煙霧越升越高,像頂帳簾,正好挂在船頭前面,擋住了去路。惠鍔驚奇地站在船上,抬頭望望,頭頂是一片藍天;左右看看,煙霧兩邊都是清晰明亮的大海,惠鍔只好調轉船頭,繞著煙霧朝前駛。可是帆船駛向左邊,煙霧飄到左邊;帆船駛向右邊,煙霧也飄到右邊。船在海上繞來繞去,最後還是回到了普陀山的洋面上,惠鍔想想沒有辦法,只好再次把船駛進山岙裏,拋錨落帆,等煙霧消散了再走。
第三天早晨,紅彤彤的太陽從海面上升起,光芒四射,霞光萬道,惠鍔走進船艙,抬頭一看,但見彩雲中間,有幢巍峨絢麗的彩色牌樓,仙女往還,珠光寶色,耀人眼目。他心中喜悅,合十頂禮,馬上揚帆啟航。奇怪的是,船一齣山岙,天上的奇景就突然消失了,烏雲遮住了太陽,海風掀起了巨浪。惠鍔發了急,想想在這裡已經耽擱了好幾天,老是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能把觀音請回日本啊?這點風,這點浪,算得了什麼!開船,趕快開船!
惠鍔請船家把船駛出山岙,頂風破浪朝前駛去。風更猛了,浪更大了,但是惠鍔心不慌,意不亂,穩穩地合十站在船頭,涌經唸佛。風浪雖然慢慢平靜了下來,可是沒等駛出多遠,帆船突然停出了,好象生了根一樣,進退不得。他低頭一看,只見海上飄來一朵朵鐵蓮花,帆船被團團圍在中間。惠鍔大驚,心想,一次一次開船,都是風浪阻擋,今天又有鐵蓮鎖舟,難道是觀音大士不願去日本麼?他回到船艙裏,跪在觀音佛像面前祈告說:“如若日本眾生無緣見佛,我一定遵照大士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養我佛。”
話音未落,忽聽得“轟隆”一聲,從海底鑽出一頭鐵牛。鐵牛一邊往前遊,一邊大口大口地吞嚼鐵蓮。一會兒功夫,洋面上就出現了一條航道,正好能夠通過一條帆船。帆船跟著鐵牛後面,沿著這條航道前進。不久,又是“轟隆”一聲響,鐵牛沉入海底,滿洋的鐵蓮也無影無蹤了。惠鍔定神一看,原來帆船又回到了普陀山的一個山岙裏。
雲散了,天晴了,太陽高高挂在天空。這時,有個漁民從山上走下來,對惠鍔說:“這幾天的事情,我都親眼看到了。你走不成了。還是請法師到我家裏住幾天再走吧!”
惠鍔見他這樣熱情,便答應了。他手捧著觀音佛像,跟著漁民爬上普陀山,放眼一看。但見金光閃閃的沙灘上,海潮時退時漲;鬱鬱蔥蔥的山峰周圍,是一片茫茫無際的海洋。晨觀日出,夜聽潮聲,與五台山相比,真是另有一派風光。他心想,既然觀音菩薩不願去日本,就在這裡造座寺院,讓觀音菩薩定居在普陀山吧!周圍的漁民聽說要建寺院,都來相助,沒多久,就造成了一座小庵堂。
庵堂造好了,佛像供上了,惠鍔朝暮參拜。從此,這尊檀香木雕成的觀音佛像就留在普陀山了。那座小庵堂,就叫不肯去觀音院。
千 手 觀 音 |
古時候,有個妙莊國,國王叫妙莊王。他有三個女兒,大公主愛打扮,天天濃粧艷抹,穿紅戴綠;二公主一天到晚輕歌曼舞,吃喝玩樂;三公主卻穿布衣,吃素食,在房裏讀詩文。
妙莊王年老了,他想,這王位傳給誰呢?大公主、二公主整天花天酒地,不知進取,三公主賢淑方正,人又生的聰明,比較合適。故妙莊王拿定主義,要給三公主招個上門女婿,儘早成家立業。
一天,妙莊王對三公主道:“兒呀,宰相的大公子才學過人,可配我兒,我想叫老太師去做媒,如何?”三公主聽了眼中含淚,只是搖頭。
過了數日,妙莊王又說:“兒呀,當今的新科狀元才學出眾,這樁婚事你願意嗎?”三公主聽了又搖搖頭。
不幾天,妙莊王又來了:“兒呀,這回你一定滿意了,為父給你找的這個駙馬郎是當朝首富,他家有一座金山,一座銀山----”不待妙莊王說完,三公主把頭搖得波浪鼓似的:“父王,女兒不願。女兒甘願侍奉父王一世,終生不嫁”。妙莊王聽三公主說終身不嫁,立即氣得臉發青,跳起來喝道:“大膽畜生,你敢違抗父王的旨意!老實告訴你,今日這樁婚事,不管你願還是不願,一定得辦!今日定親,明日行聘,後天就成婚!
第二天一早,新駙馬家吹吹打打來送聘禮,黃金白銀、珍珠瑪瑙源源不斷地用車子運進宮來。妙莊王看了樂得什麼似的,忙吩咐身邊宮娥,請出三公主來看看,跟這樣富貴人家結親,有多體面,多榮耀!
宮娥奉命去了,不一會兒就慌慌張張地跑來:“啟稟陛下,不好了!三公主失蹤了!”妙莊王聞報也慌了神,頓足道:“來人呀,快給我去找三公主!”剎時間,王宮裏亂了營,宮女、太監奔來竄去到處搜尋。妙莊王又派人外出各處尋找,歷經半年,才在舟山桃花島的白雀寺裏找到了。三公主已出家當了尼姑,法名妙善。
妙莊王派大臣去勸說三公主,要她回心轉意,還俗回宮。誰知三公主心堅如鐵,毫不動搖。妙莊王勸說不成,便用重金買通白雀寺的當家師姑,要師姑虐待三公主,逼她還俗。那師姑得了銀子,黑了良心,千方百計折磨三公主。每日天不亮就叫她起床幹活,直到夜裏三星出齊,方準她回房做功課,稍有怠慢就鞭抽棍打,不給飯吃。可憐三公主自幼生長在王宮內,哪吃過這般苦,只見身體一天天消瘦下來,面容一天天憔悴。但她還是咬緊牙關堅持,在苦難中煎熬過日子。
這一年寒冬臘月,大雪紛飛,桃花島上遍地白雪覆蓋,無法打到柴草。可是三公主知道,不背柴草回去,師姑肯定不會放過她,她冒著寒風在雪地上爬呀爬,尋找柴草。漸漸地,手腳凍麻木了,沒有一絲力氣,一頭栽倒在山溝裏.....
朦朧間,她的耳邊響起“嘩嘩”的水聲,山下有人撐著船過來了。不一會,船靠了岸,一個白鬚白髮的老翁走上山來。那老翁走到三公主身邊,掏出一顆明晃晃的珠子,放在她唇間。“咕嚕”一聲,珠子吞進嘴了順著喉嚨滑下肚去。說也奇怪,珠子一落肚,三公主頓時神清氣爽,渾身舒暢。三公主一骨碌爬了起來,在老翁的指點下,登上小船,順著潮流來到桃花島東邊的一個山頭。三公主就在那座荒山上結茅為蓬,與鳥獸做伴,唸經修行。
這樣過了幾年,三公主的行蹤終於又被妙莊王得知。這一次他御駕親徵,帶領人馬開赴東海大洋,將三公主安身的小島團團圍住.妙莊王帶著人登岸搜山.誰知山上蛇蟲百腳一齊出洞,見人就咬。搜山的人連滾帶爬逃了回來。妙莊王氣得七竅生煙,命人用硫磺、硝石點火燒山。火仗風勢,山上成了一片火海。猛見火海裏升起一團紅光,三公主身穿白袍,腳踏蓮臺,隱現在紅光裏,徐徐飄向島對面的一個礁洞。妙莊王枉費心計,只好收兵回宮。
妙莊王回宮沒幾日,忽然奇癢難熬,渾身長出一顆顆無頭膿瘡。防遍名醫,用盡良藥,全然無效。妙莊王躺在床上等著死神降臨。忽然,一個聲音在他耳邊叫喚:“妙莊王,要想活命,快去南海普陀求你女兒!”妙莊王聽清了,趕快命人準備車船去求三公主。
妙莊王來到礁洞前哀聲呼叫:“女兒呀,快來救救父王吧!女兒呀,快來救救父王吧!”
突然,洞裏透出一道亮光,只見三公主端坐蓮臺,向妙莊王合十稽首道:“父王不必心焦,只須將女兒手臂拿去作藥引,父病即可痊癒。”說著,“咔嚓”一聲,折斷手臂,拋在妙莊王面前。妙莊王接過女兒手臂,又愧又悔又擔心,只怕女兒失去手臂落下殘疾。正猶豫間,忽見洞中金光耀眼,三公主兩脅之下突然長出無數條手臂。妙莊王看得呆了,欣喜道:“我女修成正果,得道成佛了!”
原來此時,三公主已位登三寶,成了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她修行得道的荒山就是洛迦山,後來現身的礁洞就是普陀山梵音洞。因她斷臂後抽出手臂無數,故又稱作千手觀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