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情緣 憶念蓮花使者
康淳菁合十
炎炎夏日,六月正是荷花的生日,每每欣賞荷葉隨風搖曳,懷念便不自覺的跟風,雖深知妄念莫起,可是回憶與王老師的喜心緣,還是會想起慈悲仁者的風範。
隨喜高雄小港社教館,近年來展檔愈來愈有深度,而自己有幸參與志願服務其中;從每個畫家作品中;都和山水相逢幸會,在欣賞每一件作品裡,自我眼界也更寬闊了;回顧觀賞王佈仁老師的荷花攝影展,更令人感動不已,從迎面而來的一幅荷葉<歡迎光臨>頂立湖光倒影中,開啟了內心無限的感動!
荷花全身受用,古今多少名人雅士讚賞吟詠,但王老師以他人生歷練所悟為主軸;輔以簡潔文意說明,令此展耳目一新,讓腦波大為震懾,多少思念寄語,在荷枯荷美不同時空中,一絲絲心曲;一幅幅佳作,神韻凝入大千世界,若非走過艱辛之路,如何能將創作串成心靈資糧,讓參觀者讚歎呢?
「來時一無所有,去時一無所求」;這又是何等大度和高智慧,具佛家思維,在放下和取捨間,人常常猶豫擺盪和難割捨,但王老師在心境上的平和竟與【荷】相應合一,讚賞攝影者境地,達到社會教化的涵養!
「青春一去不復返」;轉眼間,欣賞到人物合一的妙理,「花自漂零水自流,莫道歲月太匆匆!」是的,人間處處有生機,生命在四時交替中,自然信差早已有傳訊,我們怎能不知?「有緣千里來相會」、「遇緣即有師」;感動當下所領受的勵志。
2006年高雄社教館展出「624荷花攝影展」;當年剛好在展示廳值班,因為作品來自花蓮,所以自願幫忙,找了其他志工幫忙佈展,並答應展後撤展等事宜,因此和作者王佈仁老師有了深切的互動,並在詳談交流中留下名片和聯絡電話。
當觀賞完充滿鄉情及人生哲理的圖文後,很受感動,於是寫了一篇心得貼在部落格分享,並致電經得王老師同意,引用「歡迎光臨」荷葉作品,當置頂圖說。
想不到同年8月初,有位黃先生回應留言,原來是王老師的攝影朋友,在網路看到這篇心得,希望能透過自己幫忙,轉告王老師知曉並取得連絡;因此因緣際會再度和王老師結緣,並期望王老師有新作品時,能再度到社教館展出,相談甚歡。
但是,有一天,宅急便送來兩大幅裱褙好的攝影得獎作品,同時間還郵遞贈與新畫冊分享,當下真是受寵若驚,而這祝福,卻來自花蓮師者的大愛,心想該如何回饋呢?就非常感恩的欣然接受吧!自此網路虛擬星空和實體慢慢融合了,因此尊敬長者如父並關懷問候其日常。
人生幾”荷”因緣喜相逢,感恩志願服務結善緣,隨喜王老師「佛無所不在」攝影入選九十四年度洄瀾美展,感謝王老師慷慨的贈送該作品結緣,相信他的展出定能啟發並受惠更多人。
王老師是安徽人,自號醒華,認識當年已是耋耄高齡,曾任花蓮高中國文科教師,興趣愛好攝影,在業界聞名,退休後,幾十年來,走過大江南北、拍攝作品不計其數,美不勝收,尤其荷花專題,深獲攝影界好評;曾分別在全台各地社教館巡迴展覽。
因為常定期電話關懷,但2011年卻突然失聯,於是打電話到台東社教館詢問承辦人員,輾轉又透過攝影協會才知道王老師生病住在療養院安養,得到電話馬上再致電慰問,還好情況已轉好,終於放心。
因為聯繫上,所以2017年暑假,特地到花蓮訪視,雖然只有短短半天叙舊,卻可以理解其內心的無奈,王老師說原本以為是感冒,但輕忽加上被誤診,才導致罹患腦中風,幸而福人天佑,經過療養復健,已恢復健康,生活還可以自理。
但身體老化是人生必然,而王老師也是豁達之人,加上常年上山下海專注在攝影工作,重視養生運動,若不是曾中風,從面貌還真看不出真實年齡,真是凍齡的智者前輩唷。
金風吹起,轉眼又過幾個月,王老師又託花蓮宗親(有請康氏宗親就近關照),郵遞整本A4資料夾,內裝上40張攝影美拍作品,放大相片的背面,還親自書寫標題分享,一一翻開欣賞喜閱大作,張張皆蘊涵禪意,震撼滌洗人心,如果不是慧心守候,怎能有第三眼,發現大家平常看得見卻又看不見的影像呢?
最後有兩張沒有標題的,王老師留下伏筆,或許是讓諸君有緣賞者,自行揣摩其意境,相信所見互異,且讚嘆人生「荷其妙」,細細思維端看【葉之頌專輯】,每一張光影和構圖都相當奇妙,或許這也是獨居在台的內心縮影,而這份細微心境,只有以祝福的心慢慢品味,因此將觀賞攝影集心得,再影印寄到花蓮分享王老師,並祝福平安健康。
轉眼又過半年,期間,一直有請花蓮康氏宗弟就近關照,了解王老師近況動態,時而也致電持續關懷,但是後期卻衍生居住問題,讓原本豁達之人,產生疑慮;王老師一直說該處不見陽光,不舒服、不想住在原址,希望我們能幫忙找房、租居他處。
於是宗弟和若干好友們都盡心盡力幫忙,也幫忙勸王老師能入住榮民之家,但是王老師都不願意,而自己礙於住高雄,只能不斷電話安撫和留意;只是有適當的房子,屋主都直接表態不租給高齡長者,所以就無法完善成事。
不知王老師是否因此受困於心情;一個不小心,腸胃就跟著緊張受阻,產生大毛病,2017年末,花蓮宗弟傳來消息,「王老師住院了…」,當看到前後判若兩人的面貌影像,真是嚇一跳,怎麼瘦成皮包骨?聽電話中的聲音也是顫抖不明,當下就覺得不妙,但還是給與鼓勵和安慰,祝福早日康復,等有空再去探望他。
但是,2018新年元旦後,忙完廣東香港加拿大康氏宗親來佛光山參訪聯誼之事,花蓮宗弟再傳來訊息,「王老師住進加護病房,情況不是很樂觀」,於是隔週2018.01.23就特地搭早班火車,前往花蓮慈濟醫院加護病房探視,並了解病因始末,只是當看見一個90多歲老人家,全身乾扁,只靠插管呼吸維生,不忍的淚水只能往心中藏,彷彿間,似乎看見先父當年要往生前的熟悉情景;這一幕,是最令人心痛不捨的畫面!
當下只有虔心合十在加護病房內,默念藥師咒回向;祈請藥師佛加持,祝禱王老師寬心放下,若此生塵緣已了,就請放心跟著諸佛菩薩接引的光前進,在那一剎間,看見王老師眼角流淚了,嘴角微激動有回應了,好感動,撫觸著王老師的額頭,繼續和他內心對話;這是屬於忘年交流的臨終畫面。
當天傍晚結束探視時間,回想來時路上,剛好看見佛光山月光寺的指標,想起王老師也是佛教徒,而宗弟也提到榮家要為王老師成立治喪委員會,就起心動念想邀請法師為王老師助念等事宜,於是發了一封簡訊給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簡介說明和王師師結緣的故事,希望能透過佛光山月光寺就近因緣,能邀請法師法駕為他臨終開示和助念。
感動佛光山月光寺監寺妙勳法師;當晚馬上慈悲允諾;2018.01.24早上就和另一位法師,百忙中前來探視王老師,在佛慈悲大愛的護念下,實際陪伴王老師走完人生最後的里程。
感恩妙勳法師對臨終病人心靈開導,也慶幸王老師在佛法中得到良好引導,除了找到超越生死的自我智慧昇華;靈魂也自由回歸故里,而法師留下的觀音菩薩照片,一如慈母開解,手珠亦如諸佛菩薩護持,讓王老師安詳乘坐他最喜歡的蓮花往生極樂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每當閱讀著王老師日夜思念慈母的手寫文稿,深深感受他獨自一人;在台沒有親人的思念之苦,也相信王老師教育百年樹仁,學生桃李滿天下,對後輩的提攜和愛心鼓勵,都一一轉化了這份大愛。
附記
因緣際會貼文分享,宜蘭宗妹看到才說明,她在年輕時參加救國團活動時,就認識王老師了,只是也失聯很多年了,再次告知雖留下遺憾,但王老師和康家還真是有緣,感動宗妹在FB發文,請大家為王老師集氣祈禱的真情!
宗妹說她很想回花蓮送王老師,可是非假日,而且半年前娘家媽媽也是在那殯館做告別式,她的心情尚無法抽離,很怕自己失控,這也是她揪心的主因。
其實有心祝福,王老師都會收到的,長輩的離去,也是給我們人生最好的一堂課;一切自在、平常心、不用掛礙的,凡事豁達,相信這也是王老師要和大家共勉的!
想不到因此又知道,有正法師也剛好認識王老師,有正法師說他在展覽組時,常常一段時間,就會見看他來觀賞展覽,因為拄著拐杖身體不方便,所以都會特別幫他叫電動車而印象深刻。
這也才想起,自己曾經鼓勵,請王老師將作品申請來佛光緣美術館展出,只是那時他身體剛好小中風就此作罷,或許也是這因緣,才讓王老師先來佛光山結緣吧!
有正法師說:雖然萍水相逢,也在調走展覽組後就失去聯繫了,但有時候久久也會想起,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的特殊路人,不過現在知道他的去處了,也會做功課迴向,祝福王老師往生西方!
人生因緣真是奇妙,歡喜祝福連結越來越多,感謝所有親朋好友回應,祝福王老師一路好走,往生極樂淨土;這份網路情緣,相信他老人家在天之靈也會含笑收悉的;並感謝所有善知識和法師們,為王老師圓滿善後,成就人間一件莊嚴美事,南無阿彌陀佛!
如今賞蓮荷又經過多年,為學習王老師的攝影技巧,自己不知不覺也開始前往各地蓮池取景,甚至在門前養植和觀察,這才真正感受,原來古今詩畫家所吟詠的意境,真的是轉念即自度,捨得放下皆"荷"等自在,且將"荷"顏悅色、"荷"大家一起共勉增上,所以也隨緣寫上兩首蓮荷的春夏秋冬自勉。
(一)
春湖潮居水珠探望來訪,蓮節挺歡心,倒影也歡喜合十,希望的新苗生根開始延展。
夏池綠浪絢麗舞出視覺,鏡頭的驚喜,有西天行者記錄,人間蓮座也充滿升華能量。
秋遇豐收是我們的青春,道再會時刻,蓮子蓮心終告別,結果所見瓣瓣花落就是因果。
冬葉枯蓬留情功成身退,以圓滿儀態,向陽花開呈現貌,留下一生所奉獻精神圖騰。
(二)
盛開的蓮荷什朵慢慢離席了,愛花賞花請惜花。
您我苦澀憂懼的年華將拋開,相機伺機等時機。
曾經照見南華的風霜和雨落,獨鍾讀忠解牘中。
正是希望收成最美麗的時刻,專集嫥吉成顓寂。
有誰知道痛苦總在崩解過後,井掘景絕該警覺。
菡萏心蓮的塵緣故事有誰懂,掩遍眼辨世演變。
感謝【人生修行路】徵文,雖然最後沒被採用,但因著對一位值得致敬的師長懷念,因著所謂「任它境界萬千,只覺胸懷一片」,就還是如實將這人生因緣際遇寫下分享,相信透過生命真實的互動紀錄,這過程就如同在修煉三止三觀法義見識,逐步過程雖然很難忘,但感謝王老師生死課題,留給晚輩醒思,而這份大禮物,在緣起緣落間,也連結更多故事共鳴,成為生活必要學習的互助範本,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