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3年8月23日 星期三

菩提樹(佛教聖樹)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是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

意在說明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

教導世人勿妄想執著,才能明心見性,自證菩提。

南無阿彌陀佛





菩提樹為佛教之聖樹~因佛陀於樹悟道成名

葉子呈長三角形心狀~童年歡喜採集當書籤

觀賞四季紅褐變青綠~思索古德無相頌妙智

塵埃明鏡皆人生真理~隱花果昭示永恆生滅

菩提心若無人懂~菩提葉又怎能藏?

惟敬覺樹顯示理~端正欣賞學世禮~!

 

這棵印度菩提樹種植於六度塔及四給塔的草地之間,樹齡今年已12歲囉,2019年,這棵菩提樹來到佛館,是因為法師往來交流的法緣,由佛館副館長依潤法師居中促成~歡迎大家有緣來到佛館,記得好好觀賞喔。



菩提樹別名:思維樹、覺樹、為佛教聖樹~

因佛陀於樹下悟道成名!

 

葉形獨特優美

公園行道皆可見其綠蔭~

佛光山也處處可見

歡喜妙因緣

能在佛光山觀賞到可愛的果實

(果實梵文稱畢砵羅pippala,故菩提樹又稱作畢砵羅樹)

 

歡喜心借花獻佛分享


祝福大家吉祥如意安康

 

欣賞佛光菩提樹 思維正覺菩提道

【作者:康淳菁】 2021-03-31

 

菩提樹又稱畢缽羅樹,為佛教聖樹,因佛陀於樹下悟道而成名,令古今聖賢皆讚嘆不已,最著名的四句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悟道所作;藉塵埃和明鏡比喻人生真理,教導世人勿妄想執著,才能明心見性,自證菩提。

佛光山的花草樹木,就像植物博物館,欣賞四時遞換變化,正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遙想當年星雲大師開山,為莊嚴道場,堅持種下各類植物樹種,隱喻一片林園也是在弘揚佛法,因持萬物平等觀,也吸引許多昆蟲鳥禽來山棲息。

人的生命和花草無異!當觀照和體會,從照見菩提樹初生嫩紅逐漸轉綠,就彷彿人生成長蛻變過程,童年不懂得何謂佛教寶物,只會撿拾菩提葉去除葉肉,留下透明網狀葉脈,夾在書本當書籤。如今年長,思索春秋,當再見長三角形心狀菩提葉,啊!一片黃金閃閃飄然而落,雨天,葉片經水潤,似梵文般烙印,換季,斑點隱花果藏著永恆生滅;春風微涼扣心弦,原來修行無捷徑,只有腳踏實地,就像上山也只能一步一步往上走。

走到觀音許願池,迎來菩提樹影婆娑,往大佛城路上的龍亭,旁邊一棵生機盎然的菩提樹,原是幾十年前,被颱風吹倒折斷,其中的一棵小菩提樹,因為大師慈悲,心生憐惜才救活的。

走入文化廣場,從不二門階梯拾級而上,進入靈山勝境,五百尊形象各異的羅漢正在思惟法義、兩側的菩提樹也冒新芽綠,走上朝山會館前,想起在全集裡,大師說這棵菩提樹是他親自栽種的,如今已長成高大圓融挺拔,展現老幹新枝青翠蒼勁之美,不禁思及達摩祖師東土傳法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的故事,讚每一支幹長出茂密的菩提葉,如大師臨濟宗的法派傳承。

多年來,觀察山上莊嚴的建築、人物情境,都是相互連結,喜見花草樹木法界眾生,在佛光山齊聚長年薰習佛法成長,處處展現般若妙意,深深感受如《華嚴經》所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傳達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人間禪理。

 

人間通訊社刊登網址連結

沒有留言: